查看原文
其他

突然,小伙在浙大操场上倒下没了心跳,万幸的是…网友:报考浙大又多了个理由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19-05-25

近日,浙大玉泉校区操场上一男子跑着跑着突然晕倒,没了呼吸心跳。浙大校医院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紧急施救,心肺复苏10来分钟后,小伙心跳呼吸恢复,随后被送至浙江医院。


浙大校医院医护人员迅速响应的紧急施救,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的点赞!



从网友提供的照片来看,浙大校医院救护车停在男子旁边,医生和护士在操场上,围着他,给男子做胸部按压。




19日下午,记者来到来到玉泉校区里的浙大校医院急诊科。急诊科一名医生表示,该男子姓刘,今年26岁,不是本校的学生。


“早上10点40分左右,我们赶过去的,因为今天学生体测,我们救护车医生随时待命,接到消息后两三分钟就赶到了现场。我看这位男子当时额头有擦破,心肺复苏10来分钟,心跳呼吸又恢复了,我们赶紧把他送到了旁边浙江医院去了。”护士说。


医生:当时男子呼吸心跳都没了


在浙江医院急诊科,一名前台护士表示,男子目前在重症监护室,甘肃人。


主治医生说,目前男子呼吸心跳还算平稳,但还没有度过危险期,后期可能会有脑水肿等并发症,情况还不好判断,需要观察。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当时在操场上负责抢救男子的浙大校医院急诊科主任方浩


她说,10点40分赶到操场时,发现男子呼吸心跳都没了,“我马上进行了抢救,用除颤仪,随后人工呼吸,胸部按压,做了大概10多分钟,判断有了呼吸心跳后,马上给他戴上了球囊面罩呼吸。旁边跑步的人说,当时男子跑着跑着突然晕倒。我看现场情况,心脏骤停原因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导致。”


网友:考浙大又多了个理由


不少人为医生护生们点赞:


@毛毛:为医生护生们点赞,因为有了你们,生命不停止


@百炼成钢:我到现场了,浙大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很给力!赞一个


@hh123:浙大医生好样的 👍


@李美华:这次抢救所用的除颤仪也是浙大校医院为出诊专门配置的,校医院对所有师生的生命安全非常的重视,点赞!


网友留言道,考浙大又多了个理由了。


@Irving:考浙大又多了个理由了


参与此次救援的方浩医生

还在不久前,荣获

浙江大学第九届管理、服务育人标兵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吧


从不静音的手机

她的手机从不静音,因为这是一条与时间赛跑的生命路途。而她,已在这条充满惊险与未知的路上往来奔波数十年。


披上白大褂,她将悬壶济世的责任扛在肩上;接过校医院的聘书,她将千万师生的安康捧在心间。每一个深夜,她时刻准备着被焦急的电话铃声惊醒,在握起手机的瞬间发出急救指令,电话的那一头是值班医生争分夺秒的抢救,这一边是她飞速披衣赶往医院的身影;次日清晨,迎接患者的又是春风般和煦的微笑。她将一身的疲惫敛起,只为全心全意服务师生。


她,就是浙大校医院的内科医生兼急诊科主任方浩。



旋紧生命的弦


“叮铃铃……”急诊值班室的急救电话突然响起,值班室的医护人员们立刻投入紧急准备状态。接到电话的年轻医生向打电话的师生复述一遍,明确了患者位置、情况等基本信息,按照听到的情况对病情作出基本判断并电话指导现场的师生做急救措施,同时急诊科护士呼叫其他急救医生、通知总值班命令急救车出动。坐在校医院的急诊车厢里,医生们默不作声,心中将患者的可能情况和应对方法预演一遍。终于到了现场,医护人员立即下车并查看病人情况,综合评估后确认为心脏骤停的情况,一人负责保证患者气管通畅并立即气管插管、加压给氧,同时进行心电监护,另一人同时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除颤起搏,等到患者的心脏和呼吸有所稳定后,视具体情况向患者静脉注射相应药物……



方浩自1993年毕业于浙江省医科大学后任职于浙江省台州医院,后于2010年调任浙江大学校医院急诊科主任兼内科医生。当时校医院正加紧完善医疗队伍建设,组建浙大自己的急诊队伍的任务迫在眉睫。应院方要求,方浩一到任就将全副身心投入到组建急诊医疗队伍、组织训练和筹备课程等工作中去。


急救队由各科室的资深医生抽调组成,以兼职为主,每月安排十到八人轮流排班,一般十到八天轮班一次。值班分为日班和夜班,包括医院的午休时间和下班时间(下午五点到次日上午八点),每个急诊科医生每天需要接诊四十到五十个病例,有时其中会有两到三例重危病症,需要急诊科医生通知其他专门科室的医生组织会诊。


定期组织系统性的讲课,平时历次急诊中查漏补缺的指导,以及年终考评时的严格要求……方浩认为,只有一点一滴的经验积累和习惯养成才能使团队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做到有条不紊、配合默契。



“虽然我们在硬件上还有所欠缺,但是在服务态度和专业精神上,我们一定做到百分之百。”方浩医生说。在面对生死的大灾难时,医者的临危不乱和尽心竭力就是缓解患者和家属焦虑情绪的良药。


经过方浩医生这些年的努力,校医院的急救队伍已经初步完善,在2017年到2018年中,校医院就已成功抢救了三例心跳骤停患者。


天使之心


方浩为人和善亲切,总是面带笑意地同来看病的患者寒暄,然后仔细地询问病人的身体状况,一些常来看病的患者都把方浩看做熟识的老友。


方浩是肝科专家,来到浙大医院后也接诊了很多慢性肝病患者,有些患者从浙大毕业或退休以后,还会常常回到校医院找她复诊。一位患有乙肝的小伙子讲到,他自从研究生毕业后到滨江参加工作,现在正在进行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每隔两到三个月从滨江回浙大找方浩复诊一次。“我读书的时候就是找方医生看的病,现在找她看也比较放心,毕竟她比较了解我的情况,医术也很好。”他说。


不仅仅满足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钻研,方浩在工作之余还通过自学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在例行问诊的过程中帮助很多病人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新体会到生活的温暖。“我们浙大的学生都是很优秀的,但是有些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定的目标太远,这样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很大压力。”方浩说,“有时候,我在问诊的时候察觉到他们的情绪比较低落,就会开解他们几句。其实有些孩子就是缺少倾诉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这些身边的人多给他们一些倾听和关怀。”



方浩的细心也为校外来看病的患者带去安慰。有一位病人特地向医院写了感谢信感谢方浩的关心和开解,她写道:“她(方医生)常跟我讲肝病与情绪有很大关系……我先生的过世对我的打击很大,肝功能又异常了,方浩不厌其烦地劝导我,要学会放下……在有些人看来我讲的这些都是小事,但细微处见真情,见到了天使之心,对病人起到了药物不能起到的作用。”病人的认可让方浩既感动又意外,她说:“这本就是我的分内事,让病人恢复健康是每一个医生的责任。”


在运动会赛场挥汗如雨的运动员背后,在校医院值班室彻夜不熄的灯光中,在偶有病痛时关切的眼神里,校医院的医护人员们在无言中用他们的关爱和守护诠释了“天使之心”。


既是本分,更是美德


令人意外的是,方浩年轻时最心仪的工作并不是医生,学生时代的她更喜欢潜心钻研学术。方浩说:“我的朋友和同事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总是很热心地工作,看起来很享受这个职业。其实,虽然我最喜欢的不是做医生,但能够把医生做好,我也很满足。


其实,一些被方浩认为职责所在的事已然超越了普通医疗工作者的责任范围。凭借着一名医生的良心,她将舍己为人的高尚医德融进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她的美德感染了许多身边人,而她自己往往浑然不觉。


浙大校医院副院长陈立峰在提到方浩医生时讲到一件令他至今印象深刻的事:“有一回,方浩医生帮助一名退休的老教授办转院手续,当时病人家属没有带够费用,方浩医生二话没说就掏出自己的钱帮老教授垫付了。后来病人家属回来还钱,说他们当时也很惊讶,对方浩很感激。”“方浩医生不仅在业务上能力强,在对待师生和师生家属的服务态度上也值得我们学习。”陈院长对方浩赞不绝口。


方浩对师生的尽心尽责还体现在做好每次琐碎的外出任务上,学校历次重大集会、出行都有校医院医护人员勤恳操劳的身影。“学生就好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看他们擦破皮、磕破头我也会心疼。有时候一些肠胃不好还多喝酒的学生被同学扶着到我这里来,我会忍不住唠叨他们。”方浩对学生们的情感超越了医患之情,更像总是为孩子们操心的母亲。


照顾好全校师生的身心是方浩由衷的心愿,她说:“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希望同学们平时刻苦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身体和心情,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不舒服、有什么烦恼一定要及时重视,校医院一直都在陪伴大家。”

医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为人们提供救助时也承担着不为人所知的艰辛和压力。在我们的校园中,有许多和方浩医生一样尽职尽责的好医生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珍惜生命、乐观生活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文字记者:周诗意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都市快报 《突发:浙大玉泉校区内,26岁小伙跑步时突然倒下,没了呼吸心跳……目前仍在ICU抢救》( 见习记者 朱家豪 文/摄)| 中国青年报《突然,小伙在浙大操场上倒下没了心跳,万幸的是…》(编辑:张力友)

部分图片来源于方浩本人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李紫月 | 芷凌

责任编辑:李灵

推荐阅读


1.烤鱼、香锅、牛排、煲仔饭……还在通过外卖软件获取这些美食?紫金港大西区餐厅一站式满足你!

2.重磅!浙江大学首次召开推进涉农学科发展大会!

3.党委书记邹晓东赴贵州省调研考察 | 重温浙大西迁历史,助力第二故乡发展

4.乌骨鸡变身“金凤凰”,浙江大学实力阐述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怎么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